此前在一场有关“一带一路”合作和“中缅经济走廊”的学术会议上,缅甸著名经济学家缅甸经济学会副主席吴钦貌纽(U Khin Maung Nyo)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做了“与中缅经济走廊相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讨论。

吴钦貌纽是一位受中缅两国学界所熟知的缅甸学者,常受邀到中国参加各种会议。他通过自己的访华经验发现,中国对缅甸的研究不论从议题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都让人吃惊,并自省缅甸对中国的研究反而不多,这就造成了中缅双方在“一带一路”合作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上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他的观点受到了包括前总统吴登盛的首席政治顾问吴哥哥莱(U Ko Ko Hlaing)和在场多位专家们的附议。而缅甸著名的政论家严谬登(Yan Myo Thein)也在会下和笔者讨论时指出至今未见议员在议会对“中缅经济走廊”提出问题(虽然在会议结束后不久议会就对“中缅经济走廊”进行讨论),可见缅甸对“中缅经济走廊”的理解很不足够。

Jgi4mMscONyjvpXlhdkIwfWtDY95RHeq.png

以上所谓“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非是“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而是指缅甸缺乏对中国的研究,缺乏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在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下,缅甸社会和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就容易受到他者的误导造成误判,那么该如何将“信息的天秤”调整平衡,填补信息的“鸿沟”呢?

需摆脱西方话语的影响

由于缅甸的精英阶层的知识结构是在英语教育下建构的,普遍不懂中文,因此都是通过英语媒体来认识中国,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话语的影响。目前,缅甸所有媒体上有关中国的信息报道,绝大多数转译自西方媒体的报道。而缅甸许多智库、非政府组织等也大多是基于西方的资金支持而运转的。

例如,战略与政策研究所(ISP-Myanmar)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缅甸民间智库,其运转资金来源于美国和平研究所、全美民主基金会和联合和平基金等三家美国机构。2017年底,该智库曾发布一本名为《中国的多层次外交战略与缅甸实际情况》的书,该书作者将中国邀请各阶层人士访问中国以增进相互了解曲解为“施加影响”,甚至提出中国希望通过多层次外交企图改变缅甸政体的“阴谋论”。这些言论不仅折射出作者对公共外交或民间外交的“外行”,并且如依照其理论,从其资金来源可见美国公共外交对该机构的影响很是显著。由于该机构是目前缅甸少有的专门设立“中国研究”部门的智库,该书也是缅甸原创的较为“专业”地讨论中缅关系的书籍,因此在社会上曾引起较大影响。

IhCQmljfgJBiYd63UTFpzbHc2OnM7XVW.png

另一方面,在人民院议会上的一次质询中,缅甸联邦公务员任免委员会称,目前在6个政府部门共聘有90名外籍专家,分别是农业畜牧与灌溉部45名、计划与财政部23名、卫生与体育部18名、宗教与文化部2名、商务部1名、联邦最高审计厅1名。这些专家来自罗马尼亚、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比利时、菲律宾、英国、尼泊尔、英国、美国、斯里兰卡、法国、孟家拉等国。中国虽然是缅甸主要的援助国之一,中缅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非常频繁,但在这份名单中没有一名中国专家。

综上所述,不论在社会还是政府层面,西方话语都在缅甸占据了主流,当作为胞波兄弟的中缅两国之间隔着如许的“第三方”、“第四方”,自然就容易“树叶障目”、“雾里看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缅华社会需要升级与转型

自1980年代以来,缅中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中国逐渐成为缅甸最大投资国和最大贸易伙伴。大量的中国商人们进入缅甸投资建厂从商,同时也有大量的缅甸商人进入中国采购商品和招商引资。在这段时间,缅华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缅甸华商成为缅中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桥梁。缅甸领导人访问中国身边总会带有许多华商在身边,而中国企业在缅投资也总会得到华商的参与和协助。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缅两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缅甸华商不能只停留在牵线搭桥的“中介”或“翻译”的角色,时代要求缅华社会进行一场知识升级和角色转型。

aZnhLlioXqScgu0FIQm5H387By2Ob9w4.png

如今,网络的发达、信息的透明、作业的规范和中缅两国的交流不断加深,使中缅两国都能直通、互通,而大量的中国商人进入缅甸后,也纷纷成立各自的商会,因此双方对缅华社会的“中介”功能的依赖已经大幅降低。但是,对于中缅两国的国情、政策、公关方面的专业分析和咨询的需求却越来越高。中缅双方均希望缅华社会能够提供有别于西方话语,兼备中、缅两国底蕴,符合中缅实际利益的“第三方”声音,从中缅两国的“中介”和“翻译”转型为中缅“一带一路”合作的“政策咨询”、“战略顾问”。

缅华社会在重新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后,还需要进行知识升级才能完成角色的转型。在过去数十年,缅华社会出于对客观环境的判断,更专注于商业和人脉的扩展,但新时代要求缅华社会对中缅两国的政治发展、经济政策、外交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既要成为缅甸专家也要成为中国专家,更要成为中缅关系专家。

缅华新生代的角色

近十多年来,留学中国的缅华新生代人数不断增加,而且从以短期的语言文化培训为主发展为以学历教育为主,并且学习的专业类别也更加丰富,如新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也有一部分人攻读更高层次的硕士和博士学历。而且这批新生代普遍都拥有中缅两国的学历。他们不仅知华识缅,并且具备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满足了新时代中缅两国的知识需求。

正如上文所述,缅甸绝大多数的智库和咨询机构,均属于西方资助,并以接受西方教育或者甚至以西方人士为主组成。因此,以拥有中缅高学历的缅华新生代为主形成智库,为缅甸各界提供有关中国的咨询建议,或许有助于破解缅甸过多依赖西方话语,难以获得对华全面和正确认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