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带一路”股权融资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股权融资合作逐渐增多,股权融资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资金融通”的重要途径与实现方式。总的来看,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国际与区域性组织不断规范、完善股权融资相关制度安排,积极培育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引导实体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各市场主体在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探索“一带一路”区域内股权融资合作的市场机遇与业务模式,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主要成绩包括:直接投资(包括非金融类与金融类)日趋多样化,一级市场融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并购市场保持韧性,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补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等。与此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成熟度参差不齐,区域内股权融资仍存在投资风险高、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国际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等诸多问题。未来,国际社会需要团结协作,不断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提升市场主体自身业务能力,推动金融科技在实践中的运用,降低区域内不同国家资本市场之间的壁垒,助力“资金融通”更好支持“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

“一带一路”股权融资现状

01、“一带一路”股权融资的全球背景

1、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求。第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低利率、低增长将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一方面,全球资金较为充裕、资产价格较低,另一方面,大型机构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面临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国主权财富基金对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怀有强烈兴趣。各国主权基金资金基础雄厚、来源稳定、看重长期回报,非常适合参与项目股权融资合作,更多主权财富基金的参与将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股权融资更好发展。第二,在疫情冲击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推动经济复苏,相关国家放宽了引入外资政策,加大了外商投资开放力度,给股权融资发展提供了更好机会。此外,各国政府为应对疫情纷纷大幅提高财政支出,但因举债空间不足,此时更需要股权融资发挥作用,助力东道国在不增加主权债务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复苏。第三,在逆全球化思潮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股权融资合作是应对全球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有力手段。一方面,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市场较小、对外资依赖度高,在全球保护主义上升背景下,其有动力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股权投资者与建设项目方、投资者自身之间拥有更紧密的利益关联,拓展“一带一路”项目股权融资有利于东道国长期基础设施项目持续稳定运行,有助于各方构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扩容。

2、 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必然选择。第一,一带一路”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单一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也不符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需要建立资金来源多元、风险收益共担的“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综合来看,目前“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但过多依赖间接融资的模式难以持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更多拓展以资本投入为特征的股权投资。第二,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历史及结构性等原因,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境外媒体借机抹黑“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使相关国家陷入所谓“债务陷阱”。诸多研究表明,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并非源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但考虑到这些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有必要倡导使用股权融资等更可持续的融资方式来推进项目建设。第三,在跨境并购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重要形式之一的当下,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可以为资金盈余者与资金需求者搭建一条资金融通便捷化、规范化的桥梁。以丝路基金等国家主权基金为例,其股权投资占比达到70%,有助于带动私有股权基金,为项目融资提供更稳健、充足、可持续的资金。

3、 投资范围不断扩大的内生结果。根据路孚特(Refinitiv)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一季度,“一带一路”已规划或在建项目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从行业分布看,运输项目占47%,电力、水力项目占23%,涉及可再生能源的项目也在增加。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大型投资逐渐扩展至服务业、高新技术、数字基础设施等多元化领域。以跨境并购为例,数据显示,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并购的第一大行业,2019年行业并购量占比达36.7%。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深化背景下,金融和保险业的并购数量也开始上升。从资本市场成熟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多元化的投资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与创新。相较于信贷支持,股权投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更便利地为初创及未上市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撬动私人部门资金,带动银团贷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等非传统产业发展,更需要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的支持。

02、“一带一路”股权融资的制度安排与行业支持

1、行业协会积极促进“一带一路”资本市场交流合作。

作为中国证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全行业的业务内容、从业规范和发展方向进行统筹和指导。2019年编写并发布了《中国证券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从行业层面为证券公司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鼓励证券公司把握“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业务路径和项目机会。《蓝皮书》在对中国证券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说明了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号召行业主体加快自身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提供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研究销售、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搭建中外企业与境内外资本市场合作的桥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满足“一带一路”多元化综合金融需求,同时为中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重要贡献。国际上,日本证券业协会近年来坚持举办年度例行的亚洲证券论坛东京圆桌会议,旨在为亚太地区行业内自治组织、证券从业机构和监管机构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以期促进各地资本市场建设与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此外,日本证券业协会还同包括中国、韩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在内的多国证券业自治组织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大力推动日本同其他国家在资本市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证券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资本市场合作新途径。

证券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载体,从制度建设、服务水平、交流合作等各个角度不断挖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渠道与方法。2017年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愿景和行动计划》),并将此作为上交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合理配置资源为前提,统筹部署各方面、各阶段的工作,有效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计划》以推动境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为核心,从四个方面布局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途径:深化同沿线国家交易所合作机制、推进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流与合作、提升股权融资服务水平以及强化信息与技术合作。就具体落地项目来看,中国证券交易所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果。其中,资本市场交流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举办“中国-中亚”等系列资本市场论坛,加强境内外资本市场制度规则方面的理解、协调与合作;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熊猫债券等案例成为在创新股权融资产品、完善债权融资机制等方面的重要突破。2018年12月25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简称交流中心)成立,交流中心旨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资本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8月,中金所正式挂牌2年期国债期货;此外,上海原油、铁矿石期货等7个特种品种已顺利引入境外交易者,并计划稳步推动更多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

03、“一带一路”股权融资的具体情况

“资金融通”是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可靠保障。经济学人数据(2020年)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电信和公共事业领域,其融资和运营通常高度依赖公共部门,但由于公共资金有限,亟需更具系统性的可持续方式吸引私营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而股权融资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注入新的动力,也可以为经济资源提供丰富的配置选择,提升经济资源在区域内配置效率。近年来,“一带一路”区域内的股权投资形式不断丰富,具体包括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融类直接投资、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购、PPP等形式。

1、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稳步增长

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一般指境内投资者向境外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其作为资本要素流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可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等国家充分发挥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政策联通持续加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投资重心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转移。2020年1-10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折合9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占中国同期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的16.3%,较2019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资金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联酋、哈萨克斯坦、泰国、缅甸等国家。

图3-1详细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情况。一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虽经历小幅波动,但总体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这一数字占中国同期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则经历了稳步的提升,从2016年的8.5%提升至2020年的16.3%(1-10月),提升幅度接近100%。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中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版图中至关重要的目的地,且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程度有望进一步加深。

aJPQO6mGLboMkHDIVZevAKg0uF4t3f8c.png

2、并购市场保持韧性

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交易数量在相近的位置徘徊的同时交易金额则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如图3-2、图3-3所示,2019年并购交易额下降14%至5,587亿美元,为2014年以来最低。而具体就海外并购交易而言,中国大陆地区海外并购额在2016年经历大幅上涨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9年中国企业总体交易活跃度则回落到2015年水平。

KXn5YE7vFSRVwJPqijO9o4htDNLe0kxU.png

tSHzo60awbRNQ4vKiId8r1Jfjh53cMnB.png

图3-4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大陆企业赴“一带一路”地区并购交易情况。在中国企业整体海外并购交易金额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也呈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但是,交易金额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交易活跃度的遇冷。与海外整体并购交易数量徘徊不前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大陆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交易数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中国大陆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海外并购交易176单,较2018年交易单数增加10%。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关注度有增无减。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并购市场下行压力陡增。尽管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式向好,经济增长迎来积极修复,但是海外国家疫情防控形式仍然严峻,预计将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造成持续性阻碍。

tfUrpnQsGP92ogdLO8zlwvRFh3ZYJc64.png

具体到实践案例来看,近年来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跨境并购盘活当地经济,助力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的尝试,积累了有益经验。例如,赤峰吉隆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成功收购老挝Sepon铜金矿90%股权,交易规模达2.75亿美元。该项目受到老挝政府的大力支持,老挝能源与矿业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多次与赤峰吉隆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高层举行会谈,共同商议Sepon铜金矿未来运营规划及当地社区合作等事宜。

此外,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并购也得到了银行业的大力支持。例如,2020年2月中旬交通银行通过集团内跨境机构间的高效协同合作,在疫情期间克服停工影响为湖北省一家国内知名水泥制造企业的海外融资平台提供1.5亿美元授信额度,用于支持其收购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和坦桑尼亚的两家水泥工厂,并提供日常运营资金。交通银行提供的资金为该企业在非常时期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成为企业渡过艰难时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

3、PPP模式补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众所周知,“一带一路”途经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当地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打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瓶颈。而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凭一己之力往往没有能力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的融资需求,从而陷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亚洲地区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资金需求巨大。自2016至2030年,即使当前亚洲地区每年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额高达9000亿美元,仍然不能满足地区内1.7万亿美元的年均基础设施融资需求。

为弥补巨大资金缺口,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入私人资本势在必行。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面临着市场环境不健全、政治局势不稳定等制约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融资的不利因素,将政府等公共部门与企业结合在一起的PPP模式即可显示出其优越性。PPP模式作为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提供解决方案,有效将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化主体的资金优势、运营管理经验进行整合,高质量、高效率的提供基础设施供给,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的风险在不同的参与主体之间的有效配置。在PPP模式的实践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参与PPP项目已有成功经验。例如在2017年,中国铁建曾成功参与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建设管理项目。该项目采用“施工+运营+维护”的模式,涉及金额3.4亿美元,合同期为14年。

4、金融类投资形式与服务方式多样化

截至目前,投资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等各市场主体都在积极把握市场机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一带一路”金融类投资日益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与积极性,参与形式与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优化。

(1)投资基金的直接投资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包括丝路基金、中非基金等在内的一批投资基金纷纷成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机会,通过直接投资促进了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丝路基金是中国政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专门设立的中长期开发型投资机构,以股权投融资为主并可与其他融资模式配合的投资形式,旨在实现合理的投融资回报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10月,丝路基金已累计签约项目共47个,承诺投资金额达178亿美元。自成立以来,丝路基金投资地域覆盖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北非、南美等地区;投资形式包括“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棕地投资”(Brownfield Investment)以及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等多样化合作方式,借助各方的资源与专业优势,通过股权资金的参与实现平衡合理的资金结构。以丝路基金参与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为例,该项目采取了 “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主要由私人投资者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运营30年期满后将无偿转让给巴基斯坦政府,有利于减轻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卡洛特水电站项目聚合了多个融资方,包括丝路基金和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也是主要的融资参与者,而牵头组建银团贷款的进出口银行和国开行也向投得该项目的卡洛特电力公司(由巴基斯坦Associated Technologies與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提供贷款。

此外,阿联酋迪拜哈翔清洁燃煤燃气电站项目由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哈电国际)、丝路基金与迪拜水电局、沙特电力一道共同投资,其中哈电国际和丝路基金持股项目公司比例分别为14.7%与7.35%。哈电国际将与沙特电力共同负责该电站的建设、运营与管理,预期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迪拜电力供应结构,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在项目竞标期间,中国工商银行在对国别、客户与项目等各方面风险进行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中方投资人作为股东参与项目投资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并成功推动中资企业在项目公司中获得董事席位。这一项目也成为中国工商银行牵头的首笔无信保机构承保、无追索权的融资项目。

中非信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非信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通过投资援助支持非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中非信银旗下瑞源基金就创新性的通过投资可转换票据、白银有色股份公司等形式间接持有南非第一黄金公司股权,在为投资人获取收益的同时,在推动非洲企业产能升级、助力投资目的地经济发展、增加目的地政府税收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投资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2)金融类机构的股权投资

“一带一路”建设为金融机构服务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资本市场服务最主要与最直接的提供方,证券公司发挥着连接与沟通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如何一面有效引导资金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精准弥补资金缺口,一面将优质投资项目推荐给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合作与互动,成为证券机构开展工作的重点。在多年的实践中,“一带一路”沿线证券公司不断加强股权合作,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情况与特点的发展模式。例如,银河证券子公司银河国际与马来西亚联昌集团达成协议,银河国际收购标的为联昌集团全资子公司联昌证券国际50%股权,而后者的业务覆盖了位于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区的8个国家;与之类似,中信证券也通过收购里昂证券获得在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实现“一带一路”区域资本市场的战略布局。

此外,商业银行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例如,中信银行成为首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购银行股权的中资银行。2017年6月,中信银行与哈萨克斯坦人民银行就收购其全资子行阿尔金银行多数股权项目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并于2017年12月获得银监会同意批复。2018年4月,中信银行联合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双维投资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完成对阿尔金银行60%股权收购,其中中信银行持股50.1%。

(3)金融类机构多措并举服务“一带一路”股权融资

证券公司除自身努力布局国际化经营以外,还通过担任承销商、财务顾问等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例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充分发挥自己在一级市场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作为联席簿记管理人和联席主承销商,成功助力砂之船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于2018年3月21日在新加坡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发行规模达3.96亿新元(绿鞋前)。该项目是亚洲首个奥特莱斯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既对中国中西部地区企业探索利用跨境融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也是证券公司服务和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内资金融通的有益探索。中银国际证券作为赤峰吉隆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顾问,为收购老挝Sepon铜金矿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过硬的专业支持与服务,助力其成为中国民营黄金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项目。

此外,证券公司在业务层面积极为客户提供跨境资本市场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例如,国信证券已经探索出通过设立“一带一路”主体基金助力“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或产业发展的额业务模式。2015年,国信证券推出了国内第一支以新西兰为主要投资市场的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近25亿元人民币,投资标的包括高评级的中长期新西兰市场债券和新西兰证券交易所50指数成分股,自成立以来市场表现稳健。国信证券的这一成功实践充分验证了聚焦“一带一路”区域内发达稳定金融市场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可行性。

同时,证券公司积极探索并创造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机会,参与跨境资本市场业务研讨,力求稳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中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证券公司切实增加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行业与项目的关注,从投资银行、研究销售、融资产品设计等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级战略规划的落地与建设中,就不乏中国证券公司积极利用自身所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身影。譬如,中信里昂证券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专题研究对象,并于2015年9月首次发布“一带一路”深度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覆盖国家全面,囊括了详细的产业研究;以英文形式发布,以境外金融机构为主要客户,逐步成为境外金融投资者客观深入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信息渠道和窗口。首篇报告即通过180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描绘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阔的合作前景。此后,中信里昂证券继续推出了“一带一路”研究月刊,研究在对世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涵盖了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最新贸易和投资情况,以及相关国家的重大投资项目的梳理和总结,为投资者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4)其他中介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股权融资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在内的各个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均积极参与到一级市场融资服务业务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市场活力与竞争,进而提升了资源在市场内的配置效率,有力的支持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融通。例如,德勤为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入研究市场和政策,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组建了包括财务咨询、审计、税务、管理咨询、风险管理、业务拓展和中国服务部等各部门由专人组成的跨部门团队,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研究和出版了白皮书《借力“一带一路”国企国际化迈进新时代》,为实际操作“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参考;为丝路基金、中国中车、中能建、中电建、河北钢铁等几十家大型央企及国企的“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财务顾问、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德勤完成的中国中车英国高铁项目、丝路基金俄罗斯天然气项目、巴基斯坦燃煤火电项目等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标志性项目。普华永道长期追踪和研究“一带一路”的发展动态,为大量“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专业服务,2016年组建了“一带一路”项目团队,2017年推出“一带一路”全景平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世界级企业和技术的“引进来”。

5、“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的股权合作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不断融合,积极开展股权投资合作。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合资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2016年12月,沪深证券交易所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联合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40%的股份。2017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入股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2018年5月,沪深证券交易所联合收购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25.1%股权。这些成功案例为交易所间多边合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以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为例,中国证券交易所探索出了一条“一带一路”资本市场合作的新途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在成立之初即将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该交易所致力于成为中亚地区面向全球投资者的投资门户,并通过提供市场化、多元化、本土化和可持续的投融资解决方案以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具体来看,该交易所开设“一带一路”板块,既为“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提供了资本市场解决方案,也为吸引更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理想平台。人民币将作为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一带一路”市场的首选计价货币,普通股、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存托凭证均可在该细分市场进行上市交易。另外,为满足“一带一路”项目对日益增长的人民币投融资需求,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已启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进程,以成为以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一带一路”市场为核心的区域性人民币清算中心。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一带一路”市场将重点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及其他符合交易所“一带一路”市场规则的项目,市场参与者包括来自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来自哈萨克斯坦本土和中国的领先市场中介,如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