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税收政策虽复杂但机遇明确,企业在出海东南亚时需结合行业特性、区域优势与长期战略综合选址。
例如,电子制造首选越南工业区,数字经济布局新加坡或马来西亚DFTZ,新能源抢占泰国BOI红利。同时,动态跟踪政策变化(如全球最低税)并优化税务架构,方能实现合规与降本的双重目标。
01 东南亚主要国家税收政策对比
一、企业所得税
越南:标准税率20%,高科技、软件、新材料等行业可享10%税率;经济区/工业区企业享“4免9减半”或“2免5减半”优惠。
印尼:标准税率22%,先锋行业(如医药原料、电子部件)可享5-20年所得税减半或全免;年收入低于48亿印尼盾的小企业税率低至0.5%。
泰国:标准税率20%,小型企业分档征税(年利润≤300万泰铢免税);BOI批准项目享最高8年免税。
新加坡:税率17%,研发支出加计250%扣除,新兴企业税率可低至5%。
马来西亚:标准税率24%,自贸区出口企业免税,数字经济企业享10年免税期;中小企业前60万马币利润按17%计税。
二、增值税(VAT/GST)
越南:标准税率10%(2024年阶段性优惠至8%),出口零税率,必需品适用5%。
印尼:2024年税率11%,2025年拟上调至12%。
泰国:优惠税率7%至2024年9月,年销售额低于180万泰铢免税。
马来西亚:销售税(SST)5%-10%,服务税6%;出口商品可退税。
三、其他税种
关税:马来西亚自贸区进口原材料免关税,越南对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设备进口免税。
预提税:印尼股息预提税10%(协定国可降低),泰国资本利得税15%。
02 行业选址策略与税收适配性
01
电子制造与高端制造业
越南:北越工业区(如河内)集聚三星、富士康,电子企业享10%所得税+进口设备免税。
马来西亚:槟城自由工业区(FIZ)出口免税,供应链本地化率超70%;半导体企业享研发补贴。
资质要求:马来西亚制造业需申请工厂执照(MITI批准),外资可100%持股。
02
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
新加坡:无资本利得税,区域总部享研发抵税;需注册本地公司并符合“经济实质”要求。
马来西亚:吉隆坡数字自贸区(DFTZ)企业享10年免税,需注册Sdn Bhd公司并实缴最低资本。
资质要求:电商平台需申请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MSC)认证,数据中心需通过数据安全审查。
03
新能源与绿色科技
泰国:BOI对电动车、光伏项目提供8年免税,比亚迪、长城汽车已布局;需提交技术可行性报告。
印尼:镍矿资源丰富,电池材料生产享所得税减半;外资需与本地企业合资(持股≤49%)。
04
消费品与物流
泰国:RCEP下食品加工关税归零,需通过FDA认证。
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FCZ)物流成本低,外资可100%控股,但需遵守海关LMV认证。
03 控股架构搭建
一、常见控股架构模式
①直接控股架构
路径:中国母公司 → 东南亚子公司(如印尼PT PMA公司)。
适用场景:业务单一、初期试水市场的小型企业。
优势:架构简单,直接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如越南经济区所得税减免)。
劣势:缺乏税务优化空间,跨境资金流动受限。
②间接控股架构
路径:中国母公司 → 离岸公司(BVI/开曼) → 区域控股公司(新加坡/香港) → 东南亚子公司。
适用场景:大型企业、多国布局或计划上市的企业。
优势:
税务优化:新加坡与印尼的税收协定将股息预提税从20%降至5%;香港对离岸收入免税。
资本运作灵活:通过离岸平台融资或上市,股权转让可避免高额资本利得税。
案例:中策橡胶通过新加坡控股公司管理泰国、印尼工厂,实现供应链整合与税务优化
二、区域控股中心选择
①新加坡
企业所得税率17%,研发支出加计扣除;
与东南亚多国签订税收协定,股息预提税低至5%-10%;
适合设立区域总部或知识产权中心。
适用行业: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金融服务。
②中国香港
仅对本地利润征税(税率16.5%),无资本利得税;
作为RCEP成员,享受东盟关税优惠。
适用行业:贸易、物流及跨境资金管理。
04 关键资质与准入限制
01
外资持股限制
马来西亚:零售/批发业外资≤70%,电信/媒体本地持股≥51%,油气服务外资≤49%。
印尼:金融服务业需合资,部分资源行业外资上限40%。
越南:外商可独资,但需取得外国投资证书(FIC),最低注册资本1万-30万美元。
02
行业准入许可
制造业:马来西亚需申请MITI工厂执照(实收资本≥250万林吉特或员工≥75人)。
医疗/教育:泰国、印尼需获得卫生部或教育部审批,外资比例受限。
金融服务:新加坡需申请MAS牌照,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需符合沙里亚法合规审查。
03
本土化合规
用工要求:印尼规定外资企业需雇佣一定比例本地员工,部分行业需提交劳动力培训计划。
产品认证:出口至东盟的电子产品需通过MEPS能效认证,食品需符合Halal或FDA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