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饱和倒逼,中国企业杀入海外新大陆!
国内垃圾焚烧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截至2024年底,全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达85万吨/日,超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一线城市焚烧率普遍超过80%,企业间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
但海外市场,却是一片蓝海!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6月,中国企业已在海外拿下43个垃圾焚烧项目,遍布13国,总处理规模达5.77万吨/日,相当于国内头部企业上海环境全年产能的2倍!仅越南一国的垃圾焚烧规模就突破1.2万吨/日,乌兹别克斯坦单个项目处理量高达7000吨/日,远超国内县级市需求。
01 东南亚、中亚成“主战场”
2025年前五个月,中企在海外签约垃圾焚烧项目16个,总规模超3万吨/日,中亚地区占比65.68%。乌兹别克斯坦一个3000万人口的小国,年内落地4个项目,总规模达1.2万吨/日。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焚烧率不足10%,中东、非洲市场亦蓄势待发。
为什么是东南亚、中亚?
1️⃣ 政策红利:一带一路的绿色支点
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将垃圾焚烧列为国家战略,出台垃圾处理费补贴、上网电价优惠等政策。例如:
越南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行20年特许经营权,垃圾处理费高达80-120美元/吨;
泰国明确要求2030年垃圾焚烧率提升至60%,催生超千亿市场规模。
2️⃣ 市场刚需:垃圾围城的救星
东南亚、南亚国家正经历城市化狂飙:
菲律宾马尼拉日均垃圾量达1.3万吨,但焚烧率不足5%;
马来西亚吉隆坡垃圾填埋场已濒临爆满,急需新建焚烧设施。
对比之下,中国技术成熟、成本仅为欧美的1/3,自然成为首选。
3️⃣ 地缘优势:文化相通,落地更快
相比欧美企业,中国企业更懂东南亚的“人情世故”。例如:
康恒环境在越南项目采用本土化用工,80%员工来自当地;
中国天楹在新加坡中标项目时,特意融入马来文化元素,赢得政府好感。
02 谁在海外疯狂“圈地”?
🏆 民企先锋:康恒环境
累计签约13个海外项目,覆盖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总处理规模达1.63万吨/日,占中国企业海外总产能的36.5%。
标志性项目
⭐越南胡志明市心生义项目:日处理3000吨,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特许经营期25年;
⭐印尼望加锡项目:首期处理规模700吨/日,配套建设飞灰固化、渗滤液处理等全链条设施;
⭐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项目:处理规模达7000吨/日,为该国首座现代化垃圾焚烧电厂。
🏆 跨界黑马:中国天楹
核心项目亮点
⭐新加坡大士项目:中国首个海外高端垃圾焚烧项目(300吨/日),采用欧盟EURO II排放标准,处理新加坡不可回收生活垃圾;
⭐越南河内项目:日处理4000吨,总投资3.5亿美元,垃圾处理费单价80美元/吨,回款周期仅1个月(国内平均3个月)。
03 谁在海外疯狂“圈地”?
尽管势头强劲,中国企业仍需警惕:
▪️地缘政治风险:部分国家限制中国技术准入(如越南某项目要求设备原产G7国家)
▪️文化差异:需适应不同国家的环保法规与社区沟通模式(如中东对清洁能源的偏好)。
▪️长期运营能力:避免“重建设轻运维”,需建立本地化团队保障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