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NR报告数据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效果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发发展新时期的国家战略,自2013年初次提出,之后连续补充完善,至今已有六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化解输出国内过剩产能、过剩外汇,推动国内工程行业走出去,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是重中之重。那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成效到底如何呢?本文暂以ENR六年来的报告数据加以分析解读。 行业报告 2019年12月30日 0 点赞 4742 浏览
“一带一路”基建指数国别报告--埃及 根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21年埃及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为118,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第7,较上年上升1名。 国别分析 2022年01月30日 0 点赞 4694 浏览
“一带一路”基建指数国别报告--马来西亚 根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21年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为125,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2,与上年相比排名无变化。 国别分析 2022年01月11日 1 点赞 4630 浏览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实践报告】第二章 “一带一路”信贷支持(上) 亚金协以“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委员会为依托,编写了《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实践报告》。 海外投融资 2022年04月28日 0 点赞 4472 浏览
“一带一路”沿线的境外产业园模式 ——以招商局PPC开发模式为例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所诞生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创举,既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也是考验和调整世界“三观”——中国观、世界观、历史观的重要契机。对外经济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盱衡全球,放眼世界,境外产业园区是中国特色产业合作的成功模式,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集聚平台和对外投资的重要名片,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产业投资合作,实现“产业联通”的重要抓手。 行业报告 2021年10月08日 78 点赞 4461 浏览
新政策要求“一带一路”项目向《巴黎协定》看齐 本文作者与合作伙伴共同支持BRIGC开发了一个旨在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交通灯系统”,以帮助避免和减轻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具有重大环境或气候影响且未采取缓解措施的项目被归类为“红色”,而环境中性以及对环境有积极贡献的项目被分别归类为“黄色”和“绿色”。官方最近发布的这三份绿色“一带一路”政策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BRIGC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团队。 海外投融资 2022年05月13日 0 点赞 4448 浏览
“一带一路”的储能机会 过去十年,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基建名片上的明星,驰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储能作为“新基建”,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未来有望成为链接一带一路经济的新星。 市场开发 2023年10月03日 0 点赞 4433 浏览
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税收调查报告》 在第一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之后,经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批准,中国国际商会(ICC)、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CITRI)和国际税收与投资中心(ITIC)联合举办中国“走出去”企业“一带一路”税收座谈会,邀请部分行业(包括电子商务、工程建设、能源采掘)和部分企业代表座谈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遇到的税务问题和困难,并认真听取了企业代表的诉求和建议。 行业报告 2020年04月05日 0 点赞 436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