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显著增长。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是其中重要形式之一,它也被称为新建投资。绿地投资项目从前期市场开发、建设到运营,全过程开发周期长,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整个投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投资者机会成本较高,绿地项目投资者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量化,能否构建高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成为制约其投资收益率及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外绿地水电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历时长、影响范围广,经济、移民、环境保护等风险管理挑战在海外背景下表现更为突出。

海外绿地水电项目投资风险识别

对于投资者而言,绿地投资工程项目开发周期长,风险链条复杂。投资决策初期需分析和应对国家行业风险,包括所在国政治形势、经济状况、投资政策等;建设期需处理征地、环境评估、技术等方面风险;运维期也需跟踪和应对政策变动、金融形势、劳工管理等方面风险。投资者仅关注某个阶段或节点,而忽略全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有可能带来决策错误,造成项目不可控或产生重大管理隐患。此外,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制度环境方面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跨国投资者在海外市场环境熟悉度等方面存在“外来者劣势”,也可能遭受显性或者非显性的贸易壁垒。这种制度性差异的存在使得海外绿地投资项目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更为复杂,项目众多利益相关方之间在合同认知、思维习惯等方面也容易出现分歧或理解偏差,给海外项目管理者带来独特的风险挑战。为降低相关风险因素的不可预见性,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风险管理目标设定后,需对可能影响组织或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

通过对已有研究在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方面取得成果进行研究、整理和归类,并结合多年海外水电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海外绿地水电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政治风险:政治不稳定、政策变动、政权更迭等政治因素可能影响投资安全;经济风险:经济波动、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影响投资回报;社会风险:社会冲突、文化差异、劳动力问题等社会因素影响项目实施;法律和政策风险:法律法规变化、政策不确定性等法律因素影响项目合规性;技术风险:技术实施难度、技术过时等技术问题影响项目效率和成本;环境风险: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环保法规遵守等环境因素影响项目持续性;融资风险:资金筹集难度、融资成本、汇率变动等融资问题影响项目资金流;运营风险:运营管理不善、设备故障、维护成本高等运营问题影响项目收益;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竞争对手等市场因素影响销售收入;合规风险:不符合国际或当地规划、标准可能带来的合规问题;退出风险:项目结束或中止时资产回收、撤资等退出问题。

对于大型水电等复杂工程项目而言,环境复杂多变、利益相关方众多,由于单个组织很难独立应对复杂环境风险,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成为决定投资者项目开发效率的关键。

海外绿地水电项目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常见的风险分担原则包括能力原则、认知原则、收益原则等,即组织间的风险划分通常需考虑组织的风险承担能力、组织对风险的认知及时性和熟悉程度、组织在风险划分过程中相应的损失或收益补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中,传统的风险分担研究多侧重两个组织之间的风险划分,如业主和承包商之间风险划分,PPP或BOT项目中私营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风险划分,而对多组织之间的风险分担关注还不多。尤其针对海外绿地水电项目在项目环境、项目周期、项目利益相关方等方面的复杂性,传统的风险分担研究视角的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需要进一步揭示风险因素之间关系及利益相关方之间风险传导机理,从而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海外绿地水电项目时间跨度长,从初期市场调研与可行性研究、实施准备与核心协议谈判,到征地建设、生产运维,以及最后项目关闭,可达数十年。项目前期风险分担机制的确立,直接决定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组织环境与结构,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实施准备阶段签订的贷款、特许、建设合同约定的风险划分在项目实施阶段很难再做调整。同时,海外绿地水电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如债权人、政府、设计、承包商、监理或咨询、运维商、保险公司、商务法律税务顾问、社会公众等,这些相关方既是项目开发风险来源,也是风险应对的主体。此外,项目多组织与环境存在交互关系,外部环境因素对项目组织行为也会带来影响,需要从组织与环境视角出发,分析项目内外部风险因素。

因此,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利益相关方视角和环境与组织视角,海外绿地水电项目风险分担机制和方式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就分担形式而言,各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协议/合同的方式产生联系,并且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即实现了风险及收益的分担约定。如通过与政府或政府方代表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及政府担保协议等,来减轻政治风险影响;通过长期购电协议约定电价定价调价机制等,分担市场风险。

除此之外,通过政治保险、商业保险等转移直接当事双方均无法承担或无法预料的风险,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必不可少。

巴基斯坦某大型水电站项目风险分担机制

巴基斯坦K水电站项目(以下简称“K项目”)是中国在海外投资的大型绿地水电项目之一,是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额约16.5亿美元,预计年发电量约为32亿千瓦时。项目采用BOOT模式,特许经营期为30年。

K项目具有完善的大型绿地水电站项目协议架构,包括与政府方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用水协议,与购电方签署的长期购电协议,与融资行签署的融资协议及抵押协议,与EPC承包商及运维承包商签订的EPC合同及运维协议等。除此之外,在保险方面投有中信保股权险和债权险以保障政府违约等风险,建设期与运营期购买的工程保险等。K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原则上应有政府侧主要承担该风险,因此主要在特许经营协议及政府担保协议中由政府提供承诺和担保,同时,项目公司购买中信保保险对政府违约、汇兑限制等风险进行承保。

经济风险:K项目购电协议对手方为巴基斯坦唯一购电方,承担电力购买职能,按照当时的电力政策,由其承担汇率波动、通胀等市场风险,项目采用美元计价、卢比支付,定期调整汇率及CPI指数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经济风险,以吸引投资人。

社会风险:特许经营协议及购电协议中均约定有企业社会责任、员工福祉、劳动力使用等相关条款,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约定有政府方负责企业安全保障、必要的便利性支持等约定。

法律和政策风险:在K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购电协议、用水协议等与政府方或政府代表方签署的协议中,均约定有法律和政策变更条款(Change In Law),且最终由政府担保协议兜底,以确保K项目公司及投资人在发生法律或政策变更时不受或少受影响。

技术风险:在行政审批过程中,K项目相关技术材料及参数需要经政府方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在技术材料准备过程中,K项目就已经聘请技术专家团队,并且在确定EPC承包商后,将技术相关风险和责任通过EPC合同转移到承包商。

环境风险:K项目正式启动前需获得相应的环保审批,且融资方在融资协议中也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了要求,鉴于项目建设及运维等前方工作主要由EPC承包商和运维承包商主要负责,K项目在EPC合同及运维协议中均约定了环境风险的相关条款,将政府的要求、融资行的标准转移至相应的直接义务人。

融资风险:政府方对融资方案和架构具有一定的要求,融资方对政府的信誉及担保力度也格外关注,因此,在项目协议谈判过程中,融资协议与政府间相关协议的谈判同步推进,协议间相关条款和约定互相索引,避免K项目公司承担超出承担范围的风险。

运营风险:运维协议中对K项目及承包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做了约定,将购电协议中有关运营标准的要求和约定转移至运维承包商,同时通过购买运营期保险等方式来覆盖不可预见的其他风险,同时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向融资方履行还款义务的可能。

市场风险:通过购电协议由购电方担保全额消纳。

合规风险:对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标准,相关会计准则的适用,有关协议的管辖法域等,均在有关协议中做了明确约定。

退出风险: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了不同退出情景下的清算和补偿方案,融资协议中也对项目可能的退出情景下各方的权利义务做了约定,明确具体操作流程。

复杂的海外绿地水电项目周期长、相关方多,需在项目起始即充分考虑风险分担机制,由最合适的一方承担最适合的风险,并通过协议条款的方式实现风险分担,辅助以保险产品来规避非利益相关方的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